2月24日至3月2日是第四屆“國際帶狀皰疹關注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癥,通常是指皮損愈合后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這種疼痛常干擾患者的睡眠、情緒,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嚴重時可致精神障礙和抑郁,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大大降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疼痛科二副主任醫師李連云介紹,帶狀皰疹患者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為5%-30%,多見于高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疼痛部位通常也比皰疹區域有所擴大,常見于單側肋間神經、三叉神經(主要是眼支)或頸神經。疼痛性質多樣,可為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或撕裂樣,以一種疼痛為主,或多種疼痛并存。30%-50%的患者疼痛持續超過1年,部分病程可達10年或更長。
“如果患上帶狀皰疹建議盡快就診,急性期抗病毒和充分鎮痛是關鍵的治療措施。”李連云提醒,充分鎮痛不僅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是預防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重要措施,因此,大家應該樹立“早期鎮痛、充分鎮痛”的觀念。
李連云介紹,帶狀皰疹通常首選藥物治療,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從而減少侵犯神經的機會;其次,盡早使用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包括國際指南一線推薦的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疼痛劇烈時二線推薦的曲馬多、阿片類藥物;最后是營養神經藥物。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還可以選擇微創介入。
預防也很重要,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情愉悅,增強免疫力,避免過度勞累、著涼、外傷等誘發因素。目前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是預防帶狀皰疹有效的手段,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時效長達20年,針對50歲以上人群綜合保護效能高達97%,可以有效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