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對外發布,在強化生育服務支持部分,提出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等制度、加強生殖健康服務四條措施,這將為婦女、兒童和家庭帶來哪些影響?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就此采訪業內專家進行解讀。
建立生育補貼等制度提高家庭養育能力和質量
“建立生育補貼等制度的提出是引導全社會共擔生育養育成本的重要信號。”在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毅看來,這對于降低生育負擔、提高生育意愿、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史毅進一步解釋,生育補貼制度旨在通過持續補貼的方式,對養育子女的家庭進行經濟支持,這不僅能提高家庭的養育能力和質量,也對改善人口素質、解決不同區域之間兒童早期發展不均衡、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作出部署,提出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在史毅看來,《若干措施》提出的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等制度等詳細措施,是對《決定》確定的改革任務的具體落實。
《若干措施》提出制定生育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和管理規范,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對此,史毅表示,為保證制度具有可行性,需要明確誰來補貼、補貼給誰、補貼多少、怎么補貼、如何評估五個要點。“按照現有研究,建立不分城鄉、不分戶籍、不分區域的全國統一補貼制度更能保證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更有利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補貼可以按期發放,并以此為抓手持續對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強化生育保險保障功能
“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對于進一步強化生育服務支持來說,是首要問題。”在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茜看來,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是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第一步。
《若干措施》提出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做好未就業人員生育醫療費用待遇保障。王茜指出,該措施擴大了生育保險覆蓋范圍,減輕了生育壓力和負擔。“為了保障這部分群體順利享受到相應的保險待遇,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他們的生育保險繳費基數和標準、補貼基數和標準。”
“除了擴面,進一步強化生育支持保障功能,還可以從提標、降費入手。”對于《若干措施》提到的研究完善生育保險制度,進一步強化生育支持保障功能,王茜建議,一方面,可以提高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的標準和生育津貼的標準,另一方面,還可以對企業在女職工產假期間支付的社會保險費用給予一定補貼,“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也能減少勞動力市場的性別歧視。”
“《若干措施》提到的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政策,統籌多渠道資金,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擔機制是本次政策的一個亮點。”王茜指出,只有建立健全國家、單位、家庭、個人和社會的成本共擔機制,尤其是提高男性家庭成員的參與度,才能更好發揮生育假的作用。“男女應共休生育假,建議強制男性家庭成員休夠規定天數的生育假,其余天數允許家庭內部自行調整。”
改善產婦生育體驗加強生殖健康服務
《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這對于改善產婦的生育體驗和提高生殖健康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教授羅陽說。
羅陽進一步表示,“分娩鎮痛也叫‘無痛分娩’,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分娩鎮痛,目前臨床上大多使用椎管內分娩鎮痛,可以減輕生育過程中的劇烈疼痛和心理壓力。輔助生育技術是治療不孕癥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是費用很高,如果把它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一定能提高一些不孕癥患者的生育意愿。”
如何確保生育服務支持政策形成合力?史毅表示:“從結婚到生育再到養育、教育,不同部門、不同領域出臺的政策要形成合力,就需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對所有與人口和生育相關的政策做好評估,建立人口服務和管理信息監測平臺,對政策效果進行追蹤評價,從而不斷調整優化生育支持服務政策。”